当前位置:首页 >> 福贡耳蕨

食品支出比重30年约降50%

2022-07-12 17:42:47  檀州农业网

食品支出比重30年约降50%

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,放眼今日之广东,在继续改革开放的征程上不断呈现着崭新风貌。我们将着眼于与广东普通百姓生活相关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用40年数据,从民生小切口,描绘广东改革开放大成就及百姓获得感。

“有没有吃饭?”“吃了,您呢?”每次打电话回家,你与母亲的对话是不是通常这样开始?民以食为天,改革开放40年,让老百姓感受最真切的就是菜篮子、米袋子。经济快速发展改善食品供给,从“填饱”到“吃好”反映的是生活水平提升,同时,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比大幅下降,比如城镇居民家庭当中,1985年占比高达63.7%,到了2016年降至32.9%,更加多元的消费也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优化。

餐桌丰盛

“低指标,瓜菜代,吃得饱,饿得快,肿了大腿,肿脑袋”,物资缺乏的时代,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莫过于吃顿饱饭。居民购买副食品限量凭票供应,肉禽蛋鱼等长期短缺,很多家庭的日子过得“精打细算”,比如买肉专爱挑肥的,为的就是回家能再榨点猪油改善伙食。

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广东率先在全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,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水平迅速提高,1985年广东居民总体进入温饱生活阶段。1988年全国实施“菜篮子工程”,一期工程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、蛋、奶、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、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。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,“菜篮子工程”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问题,扭转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。

副食品市场价格放开,生产量迅速增长,餐桌呈现前所未有的丰盛,肉禽蛋鱼等消费大增。1978年,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猪肉19.68公斤,相当于人均每天吃1两猪肉;到了2010年达到32.01公斤,相当于1.8两猪肉,增幅63%。而曾经是餐桌主角的“腌菜”,则逐渐变成了调味菜———1982年城乡居民人均每天腌菜摄入量是14克,2012年已下降到3.9克,降幅72.1%。

可见,居民食品消费已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演变,以肉类为核心的传统动物性食品消费走向多样化,相比粗粮,细粮成主角,如1992年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谷类占66.8%,动物性食物占9.3%;到2012年,谷类占比已降至53.1%,动物性食物占比增至15%。而且,人们更加意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,像鲜奶的消费,2016年相比1985年增加了5倍。

消费升级

通过食品支出占比来评价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,曾被国人广泛关注。1978年,广东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66.4元,恩格尔系数高达66.6%,2001年降至38.2%,2016年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613.33元,其中食品消费支出9421.58元,恩格尔系数32.9%,到了2017年则降至32.16%。这些都得益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老百姓收入增长,财富积累。

近七成支出花在吃以外,意味着有更多财富进行其他消费,教育文娱、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都在增长。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《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》前言中指出,我国正呈现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;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;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;消费行为由从众模仿型向个性体验型转变的趋势。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如今更加表现在对休闲、健康、绿色生活的追求,恩格尔系数的“退场”也渐成趋势。

居民消费贫困型阶段: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(1978年以前),城镇居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,城镇居民70%以上消费要用在衣食温饱方面,消费水平低,消费结构不完善。食物消费平均化,食物结构雷同单一,属于粮食型食物结构,膳食结构以植物性产品为主。

居民消费温饱型阶段: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需品阶段(1980-1990年),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,基本衣食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后,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呈现集中、超前和趋同三个性质,对耐用品消费达到最高峰。食物消费量上升,食物结构多样化,膳食质量改善。

居民消费小康型阶段:以电子信息产品及服务性消费为主购买选购品阶段(1991-2000年),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,迈进小康水平的消费,消费目标逐渐转向医疗、交通以及居住等方面。食物结构呈现多元化,膳食结构朝着动植物食物并重型的模式转变。

居民消费现代型阶段:以住房、私人轿车为主的购买特殊品阶段(2000年至今),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增加,消费水平大幅提高,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,居民生活消费向享乐型转变。形成有中国特色的、较合理的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模式。

性冷淡与其他疾病的鉴别
狐臭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
肠病性肢皮炎综合征概述
三尖瓣闭锁看病经验分享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